2015/03/31

我在 COC中學到的 7個有效領導法




"CLASH of CLANS” 是一款全球熱門的線上遊戲,玩家透過爭奪資源 - 升級兵力/防禦 - 打敗對手的循環來獲得樂趣,玩家和玩家之間還能組合成部落,互相捐助兵力來共同成長,除了豐富的兵種和戰術組合之外,最讓人玩不膩的,就是部落和部落之間的團體戰。

部落戰的設定非常公平,但若缺乏良好的規範,部份成員就會因貪圖利益,而導致整場戰役的失敗,我自己在上海時組過的部落,就因為缺乏管理,而分崩解散,因為不管是出兵順序、對手選擇、戰術規劃,到戰役前後的向心力管理,實在有太多細節,說它像是管理一家企業,一點也不為過。 


回到台灣之後,雖然一陣子沒玩了,但因為我的等級高,所以朋友邀請我加入了一個新的部落 “台北CLUB",來幫助他們,當時還是一個全球排名 20萬之外的小部落,時隔半年,現在已經是排名全球 5000,台灣 50強的超強部落,我從中觀察,部落的領導 ShinBo功不可沒,是一位稱職的領導者。

我從 ShinBo身上學到的 7個領導方法 :

訂標準,敢砍人,理念不符絕不手軟

為了達成最重要的目標 : 部落戰的勝利,ShinBo訂定了明確的出戰規則,在有新成員加入時,也非常有耐心的重新說明提醒,而一旦有人違反了規定,他會立即下決定將之請出部落,這樣的行為對遵守規定的其他成員,是非常尊重的,所以讓人願意跟隨。 



從第三方佐證自己的論點

ShinBo從不說自己的戰術多好,要大家學習,反而鼓勵成員互相觀摩,在論壇發現好的戰術策略,也會第一時間分享,在網路社群發達的時代,第三方的資訊比起主管的經驗談,來的有說服力多了!



建立雲端系統

在無數次的戰役之中,有非常多的經驗和戰術值得留存,ShinBo為了留下這些珍貴的知識,他利用了現代的社群工具 LINE建立群組,並將眾多的成功案例上傳,新進部落的成員也能縮短 learning curve。



尊重大家的時間

超過晚上 12點後 LINE群不聊天


不輕易讓人才流失

畢竟是虛擬世界的社群,真實的世界有些成員難免會遇上出差或其它因素,需要休戰一段時間,ShinBo為了維持團隊運作的高效率,但又不希望那些已經培養出默契又能力優秀的夥伴離開,他另外成立了 “後勤部”,讓有需要的夥伴喘口氣,並在準備好的時候重新回到第一線作戰。



定時的線下活動

見面三分情,為了凝聚團隊的向心力,ShinBo定期舉辦實體的見面會,記得第一次舉辦的時候,來的人只有 5位,氣氛非常尷尬,畢竟是虛擬世界,一群素未謀面的人聚會就像見網友一樣,而且直到聚會時才發現,在整個部落中 ShinBo的年紀偏小,原來他管理的是一群長輩 ;

但他沒有因此氣餒,持續的舉辦並加入了更多豐富的內容,包含戰術討論、現場示範出戰...等,到現在,聚會的參與度變的更有深度,參與度隨之提高,而他也就漸漸贏得大家的尊重。


企業文化領導

在部落之中,ShinBo不以管理者自居,而是領導者 ; 他邀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成員擔任長老的角色,授權大家共同管理,而管理的準則,就是他創造的氛圍 (企業文化),然後自然而然的,讓這個氛圍領導這個部落,現在在 “台北CLUB”裡,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本份,有著不需多說就能互相理解的默契,ShinBo從來就不需開口多說些什麼。



IBM 創新中心前副總裁 Françoise LeGoues 也表示 :

"這種參與戰術制定、團隊構建、資訊共享和遠端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實非常重要。"

南加州大學教授 Dmitri Williams 還針對這個問題做過相關研究,他表示 :

"大家常常誤以為人們在遊戲中與在現實世界會是判若兩人。但調查結果表明,遊戲世界只是把這個人本來的性格和能力放大了而已。"

公司缺管理人才嗎? 下次可以試著到遊戲世界中獵才!

2015/03/05

講者的陷阱 : 忠實聽眾


我唸高中的時代,個人電腦還不是非常普及,更不要說網際網路這件事,當時應該還很多人搞不懂什麼叫做 “上網” ; 記得新生入學的第一堂電腦課,在擁有 60台電腦的教室裡,指導老師不急不徐的要我們打開 “瀏覽器”,我和身旁的同學們立即陷入恐慌,還來不及舉手發問,老師就說了一句:

「大家都知道厚,這班程度不錯哦,那接下在網址列輸入...」

什麼! 什麼是網址列? 我內心驚呼著,老師您到底是從何判斷我們程度不錯啊? 原來,老師的前方坐了一位家裡有電腦的同學,他在老師的視線範圍一直搗蒜泥。

這個狀況對於從小就很愛面子的我,造成了很大的學習障礙,但沒想到當兵,甚至出了社會以後,類似的情形根本有增無減,這也是我們今天想和在台上的講者分享的 "一個懂,不代表全都懂"


大家都知道


“液態光固化樹酯”,我在某個 3D列印技術的介紹講座時第一次聽到,它是一種 3D列印的材質,我正想多問幾句,前排有幾個學員點了點頭,釋放出 “我聽過” 的訊息,台上的講者就像找到他鄉的故知一樣,手心向上指了點頭的學員說「對,大家都知道,就是 DLP,常見的還有 FDM、FFF、MEM。」當時我的心裡只有一個 OS「原來大家都知道,我是不是跑錯地方了...」,就這樣,因為怕問了遠低於水平的問題,整場講座我大概只聽的懂一半不到的內容。

講者的狀況就是發現有少數人理解,就認為全場的人都能理解,然後開始用行內的專業術語不斷轟炸,對於一個以分享介紹為出發的講座來說,我相信結果一定不太理想。


講座不是同學會


有次我慕名參加一位非常具影響力的前輩的講座,許多前輩的粉絲和朋友也來捧場,分享到某個段落,前輩忽然想不起要舉的例子中的內容,他皺著眉頭,摸了摸鼻頭然後說「へ...Austin,你記不記得 Peter那一次...」還沒等前輩問完,在台下的 Austin就回應「我知道,你說 Peter在 Cloud 9 Cafe那一次嘛!」前輩忽然大笑「對對對! 就是那一次,哈哈哈...」台下似乎有些親友也知道這個事件,也跟著發出了笑聲,前輩如釋重負說「對啦,我剛才要說的就跟那次是一樣的概念」,然後結束這一段的分享。

台下雖有不少粉絲和自己人,但畢竟仍是公開的講座不是同學會,如果舉的例子是那麼私密的事件,卻又不多加說明的話,不只讓其它觀眾學員沒有參與感,還很能理解你想表達的內容。


最恐怖的忠實聽眾


受邀演講或授課前,合作單位通常會有一位負責聯繫,和講者討論相關事項的人員,通常的職稱是學務,到了課程的當天,由於之前的聯繫,通常學務和講者會較為熟悉,也基於禮貌,學務在課堂上總是笑容滿臉,帶頭發問或鼓掌,不管老師說什麼,他總是用力點頭表示認同,遇到這樣的情形,我總是會額外警惕。

雖然對一位講者來說,有人笑、有人點頭或是鼓掌都是非常大的鼓勵,但有一位我很敬重的老闆告訴我,統計學就是要去頭去尾,拿掉那些極端的情況,用中間的那些數據去分析 ; 我想學務這種異常的熱情,就應該要忽略掉,要是因此誤認全場都很熱情,就糗大了。


老實評分表


最後我想分享一個關於課後問卷的觀點,和大部份的講者一樣,課程我們都會請學員填寫意見,通常一定會有一題關於學員對課程是否滿意,我自己採用了五分制,分別代表了 :

5分 : 非常滿意
4分 : 滿意
3分 : 普通
2分 : 有點不滿意
1分 : 非常不滿意

我發覺基於禮貌 (或是懶 XD),很少會有學員給出 4分以下的評價,但經過後續的訪查研究及學員反饋,我們得到了一份新的評分機制,一樣是五分制,我們稱之為 “老實評分表” :

5分 : 讚 or 都填這個免得你們打電話來問東問西
4分 : 大致上都不錯,but (人生最要命的就是這個 but),如果 _______ 會更棒
3分 : 爛透了
2分 : 爛透了
1分 : 爛透了 (你大概有什麼地方得罪了人家)

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,願所有上台的講者都能邁向完全課程 (全部滿分) !